- 当前位置:
- 信息动态
- >>
- 工作动态
青海省2022年度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综合绩效评价获得全国第一档第五名
近日,财政部通报了2022年度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综合绩效评价结果,我省位列全国第一档第五名,并获得中央财政7700万元奖补资金激励。
自2007年启动农业保险工作以来,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、省政府工作要求,会同省农业农村厅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、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,积极支持构建适合我省地理、环境、气候条件的农业保险政策支持体系,按照“中央保大宗、地方保特色”总体部署,全省农业保险涵盖种植、养殖、林业三大类共19个品种,已覆盖全省各地区和主要农牧业生产领域。经过多年发展,农业保险在发生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已实现由“政府管理”向“市场契约”,由“行政决策”向“保险理赔”的转变,以农业保险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新成效。
一是保险规模稳定增长。全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10.51亿元,较上年增长10.62%,为全省农牧业生产提供了614亿元风险保障,在化解农业灾害损失、保障农民收益和促进全省农业稳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。二是财政补贴有力支农。中央、省、县级财政共投入9.02亿元,为参保农牧民给予约85%的保费补贴,风险保障总额614亿元,财政补贴资金放大倍数为68倍。全年已决赔款金额8.87亿元,惠及参保农户52.6万户次,农业保险防灾减损作用有效发挥。三是保障水平有序提高。结合省情实际和财力状况,坚持保基本、抓重点,按照“保本微利”原则合理确定费率,将主要粮食作物(小麦、玉米)保额由300元/亩提高至400元/亩,牦牛保额由2000元/头提高至3000元/头,藏系羊保额由300元/只提高至400元/只,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。四是管理机制更加完善。修订《青海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》,加强全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。将农业保险管理模式由省级统筹调整为地方分级管理,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,匹配财权事权。严格落实预算、机构、绩效等管理,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。